2018艺术深圳 | 凯撒·贝塞什 展位:C10
2018 艺术深圳 ART SHENZHEN
展览时间:2018年9月14日-17日
展览地点: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
展 位:C10 凯撒·贝塞什(亚洲)艺术中心
姜吉安
1967 出生于山东烟台。
1992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基于中国传统和宋代理学思想,
建构了“以物观物”“静观”“感通”的绘画方法论。
春秋繁露之二 Chun Qiu Fan Lu No.2
现成品绘画 ready-made painting
39x31cm
2018
姜吉安的绢本茶叶作品,要我们从“绘画作品”上茶叶细微卷曲的古典诗意,以及现成品打开的“文人生活空间”,进行游走式品鉴:一方面,姜吉安把宣纸以茶叶浸透,使之生成为茶色,把茶粉调胶后,黏贴喝过的茶叶于浸透宣纸的平面上,茶叶的树枝等等也是以茶粉所染,这就充分利用了现成品的物性,与个体日常啜饮过的气息相关,但都有所剩余化处理,有着绘画性。另一方面,画家让普洱老茶的茶叶与茶色作品进入装置空间,系列茶具与书写作画工具的直接呈现,如同文人的书斋式空间,既有着绘画的平面性与系列性,还有着场域空间的展开与品读。有着现成品,但经过了剩余化处理;有着绘画性,但所画乃是运用了喝过的茶叶及其卷曲的诗意形态;并且走向了场域空间的打开,让现成品与绘画之间,有着更为场域化的过渡,有着日常性与隽永的诗意。这正是日本物派与极简主义所不具有的。姜吉安的作品,让中国文化的“感通美学”以当代“感通理性”的方式得以呈现。
——夏可君
蒋志
1971年生于湖南沅江
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现居住和工作在深圳,拍摄短片和纪录片,
同时进行试验摄影和小说的创作
情书之六 Love Letters No.6
艺术微喷 archival inkjet print
60x90cm
2013
在《情书》中,蒋志将花朵点燃。蒋志有时候是点燃一束花,有时候仅仅是点燃一朵花,一朵有细长花茎的花朵,它们从花瓶中向外孤独地伸展,花朵仿佛一只寂寞的小鸟一样蹲在花枝上,而火则构成了鸟的烘托氛围。点燃的有时候是焰火,有时候是烈火,有时候是细微的火苗,有时候是狂热的火束。它们围绕着花朵起舞,仿佛不是要将花朵毁灭,而是伴随着它跳舞一样。灿烂之花朵仿佛还没有达到它的极限,或者说,蒋志试图突破花的灿烂极限。他点燃它们,他让花在开花,火是花朵之花。它是花朵爆发的激情。一朵花绽放出另一朵花,花朵由此在大笑,在狂欢,在毫无痛苦地燃烧。在这些照片中,被点燃的花朵不是通向毁灭,而是更加剧烈地绽开。将花朵燃烧,在此并不意味着它的生命趋向毁灭,而是意味着它的生命更加璀璨。或者说,花借助火来燃烧,它是花的新生,是对花的抚育。这个燃烧的瞬间——用尼采的话来说——是正午的时刻,是激情饱满的时刻,是欲望最充沛的时刻——花的萌芽和垂暮都被隐去了,它以这样的正午的巅峰时刻而永恒。这些花永不凋谢!它们也由此处在照片的绝对中心,有时候完全占据了照片的全部空间,花枝和燃烧的花朵挤满了人们的目光。没有冗余之物的打扰,这是绝对没有任何杂质之花。
——汪民安
高茜
1973 出生于江苏南京。
1998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硕士学位。
1999年至2013年 就职于上海美术馆。
2016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专职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桃之夭夭
The Peach Trees are in Full Blossom
纸本设色 Ink on paper
49.5x65.5cm
2010
我第一次使用这么鲜嫩的颜色,比较娇媚,也更加难以把握。也许是桃色令我着迷,或者是“桃之夭夭”触动了我的情感记忆,谁知道呢?艺术创作应该是艺术家的自然流露,体现的是深入血液里的真实特质。作画的风格与个人的性格、修养、教养休戚相关,那种由内而外的体现,是最真实并内敛的。太理智了,作品就不会那么充满生机;太感性了,思绪就会任意流淌。自然表露,才会真实且意味深长。
——高茜
杨宇
1983年生于江苏
200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就职于南通画院
人间烟火之一 The Fireworks World No.1
绢本绘画 Ink and color on silk
65x49cm
2018
马灵丽
1989 出生于四川成都
2012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永恒·白昼 Eternity· Daytime
绢本绘画装置 Painted installation on silk
160x107cm
2018
从中国元宋到西方文艺复兴,马灵丽从庞杂的艺术系统中观察到的不仅是线条结构光线阴影,而是万物图景如何折射于心间又如何以个人的方式呈现,在庞杂中她撷取的是清濯的一面,以冷静的色调,洁净的画面,勾勒出一个内心的宇宙。这宇宙不在体量,而是时空格局之下的万有容器,使人相信即便是废墟尘埃隐入其中,也能变成时间的恩物。
徐小鼎
1983 生于湖北武汉
2005 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9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获硕士学位
2016 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现为艺术家,独立策展人
城市肌理-耶路撒冷
The Internal of City - Jerusalem
纸装置 Paper carving
50x68cm
2018
《城市肌理》系列是我从2015年一直进行至今的一项创作,在材料上使用多层纸雕的方式进行制作。
如果从天空中观看,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殊的城市肌理,形成肌理的原因包含了地理、政治、宗教、民族性格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城市地图并不仅仅像其表现出来的形式那么简单,背后有深刻的内涵。
我选取世界上一些极具符号化的城市地图作为表达对象,试图在作品中将这些城市肌理浓缩在多层纸雕带来的具有体积感和纵深感的平面中,用方寸之间的画面展现人类文明进行的痕迹。
肖旭
1983 生于重庆
2007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0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异梦 Dreams
纸本水墨 Ink and color on paper
135x62.8cm
2016
肖旭将对当今社会的认识和思考融入水墨这种传统绘画形式。他的作品色调幽暗,营造出了一种神秘幽静的氛围;同时又会有一束微光照射进画面,带领观者一探幻境。他在继承了水墨画的同时,慢慢地颠覆人们对于传统国画的既有印象。正所谓“慢工出细活”,肖旭绘制每幅作品平均要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这种耐心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却格格不入。他认为,中国传统艺术是一种“慢”的艺术,它需要时间去沉淀,更需要时间在工作中实践。“所谓‘工笔’,是要经过在宣纸或绢本上反复晕染,才能呈现出这种透明的、薄薄的、有呼吸的质感。这是一种关于时间的创作。”
张晓东
1967年生于辽宁省兴城
199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1996年赴美多次举办个展
2005年回国,现定居北京
吴江向晚 The Evening Wujiang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65x90cm
2013
波诺瓦·巴赛特
Benoit Basset
1946 出生于奥地利。
现居法国维希。
蛋糕和草莓 Cake and Strawberries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46x33cm
2010
利维奥·贝尼戴提
Livio Benedetti
(1946-2013)
1946年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
1975年,在钱贝里建立了工作室
欧罗巴的掠夺 The Plunder of Europa
青铜 Bronze
70x90x50cm
2009
作品的安详及充实感,与铜材散发出无声、如同绝望的气息,两种感觉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这正是一个艺术家走向成熟,并且能掌握他的艺术创作方向,把作品给概念化的重要标志。他一方面钟情于光滑的原料,如大理石、铜、石材。利用这些材料柔和的线条,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物象的轮廓,在另一方面,他又怀有一种对光影的追求,将一些元素融合几何概念在其中。在作品的空间里,呈现线条的交会、碰撞,流线感以及肢体形态学上的修长与活力感,块面的组合,使它们像一首诗、一段乐章,抒发着艺术家的情感。他鄙视平庸和绝对的谨慎,强调独立的力量。他的作品有一种内在的刚强,如同想剪断他对现实的依赖般,使之达到永恒。
更多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keep following our public wechat account
